吴立副教授与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朱诚教授、滁州学院郑朝贵教授合著的学术成果《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以来环境考古》于近期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朱诚教授与郑朝贵教授亦系永利官网知名校友。本书系作者及其科研团队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及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下,坚持不懈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以来人地关系进行环境考古研究的劳动结晶,其中很多成果已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并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可。本书由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先生作序,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先生亦在《地理学报》上发表评述对本书做了高度评价和认可。
该书系统介绍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以来环境考古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成果等,在研究晚冰期以来湖北神农架大九湖地区环境演变的泥炭地层记录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上、中、下游新石器时代以来考古遗址时空分布、典型遗址考古地层、若干典型自然沉积地层记录的环境演变和人类文明演进的关系。对长江上游主要研究了重庆、成都平原、贵州、云南的考古遗址时空分布和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玉溪遗址、大宁河流域及成都平原典型遗址考古地层特征,论述了成都平原温江红桥村遗址距今4000年前的水利工程特征。对长江中游主要研究了湖北江汉平原荆州江北农场新石器时代以来自然沉积记录,分析了湖北、湖南、江西等长江流域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遗址时空分布变化规律;讨论了湖北荆门沙洋钟桥遗址、天门石家河遗址与郧县辽瓦店遗址揭示的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长江下游主要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南京林峰桥、宝华山地区、高淳县胥溪河环境演变记录,并与浙江天目山千亩田泥炭地层的全新世环境演变记录作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上海马桥、江苏宜兴骆驼墩、高淳薛城、海安青墩、东台陶庄与开庄等典型遗址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环境演变与人类文明演进的关系。相信该专著的出版将有力推动我国全新世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研究的进展。